beat365

彭海琳課題組研制出單晶層狀高介電材料Bi2SeO5

 

202339日,beat365官方网站彭海琳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rystalline van der Waals layered dielectric with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的研究論文,報道了一種範德華層狀高介電常數單晶材料Bi2SeO5

高性能介材料在電子電氣、能量轉換及電介質儲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高介電常數和高介電強度的先進電介質材料的開發備受關注。新型納米材料與電子器件研究領域,俗稱“白石墨”的六方氮化硼hBN被廣泛用作電子封裝材料與介電材料。hBN塊體單晶因其良好的電絕緣性範德華層狀結構可解離成二維絕緣材料,作為原子級平整封裝和介電層維材料新奇物探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hBN封裝的二維材料中已觀測到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二維鐵磁、二維超導等重要物理現象。然而,hBN的介電常數偏低(κ ≈ 3.5),導緻其電場調控能力不足庫倫屏蔽作用不強更重要的是,高品質hBN塊體單晶需要高溫(>1500 oC)和高壓(約4萬大氣壓)等苛刻的制備條件,生長速度緩慢,得到的單晶尺寸較小。當前隻有為數不多的研究機構以通過高溫高壓合成高品質hBN塊體單晶,這嚴重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因此,高效便捷制備新型高介電常數層狀單晶介電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beat365官方网站彭海琳課題組前期開發了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Bi2O2Se)及其超薄自然氧化物栅介質Bi2SeO5Nature Nanotech. 2017, 12, 530; Nature Electron. 2020, 3, 473; Nature Electron. 2022, 5, 643)。最近,彭海琳課題組報道了一種高介電常數層狀單晶Bi2SeO5高效便捷制備方法他們通過化學氣相輸運法制備了Bi2SeO5層狀單晶,單晶橫向尺寸達厘米級。Bi2SeO5單晶的層間結合力較弱,通過機械解理法制得大面積、原子級平整納米片。電容-電壓測量結合掃描探針微波成像技術表征表明,Bi2SeO5二維單晶的室溫介電常數高達16.5,遠高于hBN電學測量表明,Bi2SeO5二維單晶具有很高的介電強度,其穿場強高達10~30 MV/cm優于hBN樣品理論計算表明,高品質層狀Bi2SeO5中較強的離子極化導緻其兼具高介電常數與高擊穿場強。

1. 單晶層狀高κ栅介質Bi2SeO5結構與性質。a層狀Bi2SeO5晶體結構;b氣相輸運法制得的Bi2SeO5厘米級單晶光學照片;(c)機械解理大面積Bi2SeO5納米片光學照片;d層狀Bi2SeO5典型高分辨透射電鏡成像;e層狀Bi2SeO5的介電常數擊穿場強及與其他常見層狀栅介質的比

 

高介電性能的Bi2SeO5二維單晶應用于器件中可獲得強的栅極調控能力。研究團隊采用二維材料轉移技術,疊層構築Bi2SeO5二維納米片封裝的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Bi2O2Se場效應霍爾器件低溫量子輸運測量表明,通過Bi2SeO5的封二維半導體Bi2O2Se載流子遷移率顯著提升低溫霍爾遷移率470000 cm2/Vs(迄今為止Bi2O2Se體系的最高遷移率首次觀測到Bi2O2Se量子霍爾效應。二維單晶介電材料Bi2SeO5不僅可作為二維Bi2O2Se的理想封裝材料與栅介質,也适用其他二維材料體系,MoS2石墨烯等

2. 層狀單晶Bi2SeO5納米片的封裝與栅控能力評估。(a電學輸運測試器件示意圖;(bBi2SeO5封裝二維Bi2O2Se納米片的超高霍爾遷移率;(cBi2SeO5封裝二維MoS2的遷移率提升;(d層狀單晶Bi2SeO5hBN的栅控能力對比。

 

介電性能狀單晶材料Bi2SeO5的研發納米器件研究提供了優異的封裝材料與栅介質材料使得二維材料載流子遷移率載流子濃度具有高度可調控性,并可有效降低二維晶體管的功耗,在未來微納電子器件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兼具高介電常數和高介電強度的電介質材料Bi2SeO5的開發,有望突破介電瓶頸,實現超高儲能密度和效率。因此高介電性能的新型層狀單晶材料Bi2SeO5的研發具有重要的基礎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該研究成果以“單晶型範德華層狀高介電常數材料”(Single-crystalline van der Waals layered dielectric with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為題,近日發表于Nature Materials。beat365彭海琳教授是該論文工作的通訊作者,第一作者包括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畢業生張聰聰、塗騰、博雅博士後王璟嶽、中南大學在北大聯合培養博士生朱永朝、以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eat365電子學院尹建波研究員。合作者還包括beat365物理學院的吳孝松研究員、廖志敏教授、高鵬研究員、beat365集成電路學院的黃芊芊研究員、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顔丙海教授、中南大學的徐海教授、胡慧萍教授及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賴柯吉教授。

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騰訊基金會、beat365博雅博士後等機構和項目的資助,并得到了beat365官方网站分子材料與納米加工實驗室(MMNL)儀器平台的支持。

 

論文鍊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3-01502-7

教師ftp
在線辦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