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通知】關于開展2021年beat365“力行計劃”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通知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北大青年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上學習黨的曆史這本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用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确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砺品格,校團委決定組織開展2021 年beat365力行計劃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現将相關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實踐主題

今年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将緊緊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以百年征程風華正茂,吾輩力行再啟新篇為主題,分為六個分主題,供學生結合實際情況重點立項參與。

學生團隊應在遵守實踐地和學校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設計開展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實踐活動。

(一)學習黨史,踐行初心——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回望百年,灼彩華章。穿越曆史的烽煙,中國共産黨從一葉紅船起航,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最初的幾十人,到今天擁有9100 萬餘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守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和使命。紅船薪火長相續,初心如無轉移。無論面對強敵環伺還是自然災害,中國共産黨人始終堅持人民路線,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辟新天。初心易得,始終難尋,中國共産黨堅持從嚴治黨、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與時俱進、自我革新,始終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在新時代帶領人民踏上新征程。

學習黨史,踐行初心本主題鼓勵同學們學黨史、悟初心,結合黨史學習,參訪革命遺址或曆史博物館,瞻仰烈士陵墓紀念碑,了解紅色文物和遺址的前世今生,講述它們承載的初心故事,分享發生在實踐地、家鄉的紅色故事。

(二)百煉成鋼,弦歌不辍——黨員榜樣訪談活動

中國共産黨成立100 周年的慶祝活動将首次頒發光榮在黨50紀念章,這對增強黨員榮譽感、歸屬感、使命感,彙聚全黨奮鬥力量有重要意義。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

百煉成鋼,弦歌不辍本主題鼓勵同學們搜集、查閱黨史資料,采訪優秀共産黨員,開展座談會、交流會、分享會,邀請優秀共産黨員代表分享事迹與感悟,撰寫口述史,在采訪和交流中學習優秀黨員的寶貴精神,傳承紅色傳統,赓續紅色血脈。

(三)科技賦能,萬象更新——科技成果調研活動

2021 5 2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北鬥組網、墨子傳信天問探火等大國重器,到疫苗研制、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等民生福祉,在黨的領導下,依托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各種新技術、新産品、新應用,我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

科技賦能,萬象更新本主題鼓勵同學們赴科技重鎮、企業工廠、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調研,總結分析促進科技發展的各個要素,撰寫實驗與調研報告;積極參與科技下鄉、科技培訓和技術推廣等社會實踐活動,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推動大衆科學素養提升。

(四)擔當實幹,再起新篇——深化改革調研活動

2021 2 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曆史時刻,9899 萬農村貧苦人口全部脫貧,832 貧困縣全部摘帽,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中國經濟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擔當實幹,再起新篇本主題鼓勵同學們從宏觀大局或微觀基層層面觀察和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下的政治發展、經濟建設、文化繁榮、民族團結、民生改善、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成就,助力鄉村振興,探索中國特色主義發展道路的特點與經驗,探讨研究黨在新時代肩負的新使命、新任務。

(五)美麗中國,綠色發展——生态文明建設調研與參與活動

2020 9 22 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中國将提高國家資助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地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達到峰值,争取在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前,我國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日新月異,綠色經濟、綠色産業發展突飛猛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初現成效。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生态環境仍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需要不斷強化治理,久久為功。

美麗中國,綠色發展本主題鼓勵同學們聚焦生态環境情況,總結生态文明建設經驗,着眼調研地污染防治中仍存在的突出問題與薄弱環節,開展相關實證調研;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與筒前值守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環保宣講等志願服務活動。

(六)志願服務,奉獻有我——志願服務實踐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是廣大志願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 随着社會發展,志願服務日益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社會治理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志願者挺身而出,真誠奉獻、不辭辛勞,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貢獻。志願服務不僅成為青年服務奉獻社會的平台,更成為了青年的生活方式甚至青春使命

志願服務,奉獻有我本主題鼓勵同學們利用暑期時間在城鄉社區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或為疫情防控貢獻己力,或關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群,或開展黨史宣講志願服務,将志願服務融入假期生活,也可以圍繞志願服務在基層治理中發揮的作用與面臨的問題開展調研。

 

二、“百年接力”力行實踐項目

為支持各實踐團隊緊緊圍繞中國共産黨成立100 周年這一重大時間節點,把握百年黨史脈絡,更好地确定實踐項目、開展實踐活動,校團委特别策劃了百年接力力行實踐項目,下設七條實踐路線供各隊伍選擇和參考,并專門開辟專題對相關團隊風采進行集中展示:

(一)風雨如晦,紅日初生”——上海—浙江路線

上海石庫門和浙江嘉興南湖是黨的“一大”召開地,見證了黨在風雨年代的初生。百年過去,如今的上海和浙江已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形成了國際化都市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本路線建議同學們通過實地考察,學習了解中國共産黨建立的曆史,走近那段紅色歲月和那些風雲人物,深刻理解紅船精神的内在涵義。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湖南路線

湘贛大地見證了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成長。在這裡,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在這裡,黨開辟了第一個農村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路線;在這裡,黨踏上了氣壯山河的長征之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路線建議同學們深入考察革命遺址,了解這段時期的紅色曆史,感受先烈們不畏強敵的英雄氣概和在困境中求變求新的革命智慧。

(三)星火不絕,弦歌不辍”——陝—甘—甯路線

陝甘甯邊區是中國共産黨在國民政府時期實行民主政治的典範,是抗日根據地的中心。陝西、甘肅、甯夏三省見證了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成長和革命曆程,是中國的紅色革命聖地。星火不絕,弦歌不辍,本路線建議同學們在實踐中了解黨在這一地區的發展建設經驗,學習、感悟和傳承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赓續紅色血脈。

(四)大國重器,百煉鋼成”——黑—吉—遼路線

依偎于白山黑水之地的黑龍江、吉林、遼甯三省,曾一度占有中國98%的重工業,不僅是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同時也是東北糧倉,被譽為共和國長子。大慶油田、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飛機制造廠、鞍山鋼鐵廠等等工廠和企業見證了建國初期黨和人民熱火朝天的建設激情,為中國工業化建設書寫了輝煌的篇章。本路線建議同學們通過參訪當地工廠、企業、博物館等,回顧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體會和傳承黨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

(五)敢為人先,因時革新”——安徽路線

1978 年,安徽小崗村十八位農民冒着極大風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由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進入新時代後,安徽各市鎮深挖曆史文化與地方特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脫貧緻富。本路線建議同學們通過調查安徽省脫貧緻富的案例,回顧黨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的理論鼎新,學習和踐行黨敢為人先的創新創造精神。

(六)“春潮湧動,開放多元”——福建路線

1929 年,在福建古田召開的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解決了如何從加強黨的思想工作着手保持黨的無産階級先鋒隊性質和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1979 年,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福建廈門試辦出口特區。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到如今成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核心區域,福建一直因其開放而充滿活力。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本路線希望同學們在實踐中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回顧改革開放史,總結福建省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經驗,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

(七)激流勇進,生生不息”——湖北路線

江漢彙處,九省通衢。湖北省憑借着獨特的地理與資源優勢成為長江中遊經濟中心,也見證了黨和國家在一五計劃期間的重大成就。改革開放後,以省會武漢為代表的衆多城市勇立潮頭,緻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2020 年武漢及其周邊雖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沖擊,但黨與人民萬衆一心,團結戰,武漢今已活力如初。本路線建議同學們走進武漢,深入了解武漢在黨的指揮下把握時代主旋律,激流勇進,愈挫愈的奮鬥精神和真實故事。

 

三、實踐形式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應以團隊為單位組織開展,每支團以515 人為宜。個人、社團和院系均可自行組成團隊,在立項成功後開展實踐活動。

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團隊須在遵守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部署和學校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開展實踐調研活動,不在疫情中高風險地區開展任何實踐活動。

 

四、工作安排

1. 實踐平台立項:6 20 日(周日)24:00

即日起,組織參加暑期實踐活動的團隊領隊進入beat365學生社會實踐立項平台(practice.pku.edu.cn),使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登錄,進入導航欄中的我的實踐,點擊右上角的社會實踐立項開啟實踐活動立項,領隊在平台系統中立項時須添加該團隊其他成員。

所有參與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組隊的學生均應打印并填寫《2021 年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個人承諾書》(見附件一,該文件也可在立項平台下載,需人手一份),并在院系規定時間内将該材料提交至團隊指導單位等待審核。

以社團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的團隊,除按上述要求完成立項并将材料報送至社團挂靠單位外,還需将電子版《2021 年學生社團實踐活動登記備案表》(附件二)提交至校團委學生團體部郵箱twxsttb@163.com

立項團隊經指導單位、校團委審核通過後(7月4日24:00前),方立項成功。

2. 實踐活動成果提交:9 19 日(周日)24:00

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團隊應在實踐活動結束後将成果材料發送至郵箱pkushehuishijian@163.com。成果材料以壓縮包或網盤鍊接方式提交,文件命名為“XX 院系/XX 社團-XX 團隊-成果材料提交”。參與百年接力”力行實踐項目的團隊提交要求如上,文件命名為百年接力-XX 院系/XX 社團-XX 團隊-成果材料提交

具體材料包括:

1)實踐調研報告、社會觀察報告或志願服務工作報告,活動報告應體現與主題的聯系,要求行文規範、嚴謹,突出活動成果及思考,體現一定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從活動内容上,可分為調研報告、志願服務報告、崗位實習報告等;

2)每名團隊成員撰寫的個人總結,個人總結應結合具體過程,側重個人經曆和心得體會。在圍繞主題的前提下,體裁與風格可靈活選擇;

3)至少5張記錄和反映實踐活動開展實況的精彩照片,照片要求清晰,大小1M 以上,照片重命名為圖說圖注;

4)實踐活動微電影或紀錄片視頻(選交);

5)其他能反映實踐活動成果、展現青年學子風采的材料(選交)。

 

暑期結束後,校團委将于秋季學期組織實踐成果評優表彰,對優秀實踐團隊進行資助激勵,以展示青年風采,激勵實踐先進。

 

 

聯系人  化院團委侯夢旭、高琰

 62753321

 

教師ftp
在線辦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