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第3屆分子科學博士後學術年會在beat365官方网站(以下簡稱北大化學學院)召開。本屆論壇由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研中心)主辦,北大化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化學所)的在站博士後組織承辦。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見分子世界之微,知科技興國之著”,會議就分子科學相關的基礎前沿研究進行探讨和交流,共同促進分子科學的繁榮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博士後、博士生等300餘人參加本次論壇,20000餘人次通過網絡視頻直播參加了論壇活動。
會議開幕式與大會報告——嘉賓荟萃,共話科學發展前沿
2023年6月2日上午,第3屆分子科學博士後學術年會的會議開幕式與大會報告在北大化學學院召開。beat365人事部副部長劉穎教授,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化學所所長張德清研究員和北大化學學院的黨委書記裴堅教授緻開幕詞,劉忠範院士、席振峰院士、李玉良院士及韓布興院士分别作視頻緻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包信和院士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吳骊珠院士分别做大會報告。beat365化學學院副院長彭海琳教授、馬丁教授,中科院化學所人事處處長舒春英研究員、博士後聯誼會秘書長衣冰老師、人力資源及博士後主管顧雅琨等老師出席會議。北大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在站博士後浦天宬博士和張悅凝博士主持會議開幕式。
包信和院士在大會報告中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博士後經曆,鼓勵青年學者面對科學難題,堅定成功信念,勇于迎難而上。包信和院士以《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化學的機遇和挑戰》為題,提出實現“碳中和”是産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變革是必由之路,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他從化石資源優化利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氫能和氫能的應用三個方面深入探讨了實現“碳中和”的創新路徑。吳骊珠院士作題為《人工光合作用》的報告,介紹了光合作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科學史,梳理了世界在光催化領域的一系列裡程碑式研究,強調了在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倒逼下,氫能被納入各國科學界的重點突破領域。吳骊珠院士通過模拟生物氫化酶的催化活性中心,在不斷優化分子結構設計後實現了太陽能光驅動人工模拟氫化酶的高效産氫,并分析光催化過程的反應機理、光催化在合成維生素、苯酚和苯胺以及合成氨等工業領域的未來應用前景,為與會師生詳細展示了光催化的魅力及發展潛力。北大化學學院的黨委書記裴堅教授、中科院化學所所長張德清研究員分别為兩位大會報告人頒發“第3屆分子科學博士後學術年會大會報告”證書。
碳中和、博士後發展、産學研論壇——探讨熱烈,共謀發展大計
2023年6月2日下午,會議召開碳中和論壇、博士後職業生涯發展圓桌論壇和産學研論壇,北大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在站博士後賀紫晗博士、崔鴻劼博士、劉儲浩博士和王進博士分别主持論壇。碳中和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彭媛副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林麗利教授、浙江大學姚思宇研究員、四川大學張帆研究員和燕山大學潘三江博士作報告,經過青年學者的精彩報告以及富有内涵的讨論,在場觀衆對碳中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碳中和論壇之後是具有特色的博士後職業生涯發展圓桌論壇環節和産學研論壇,在學術和産業界深耕多年的各位專家、多位不同領域的中青年學者應邀出席,就大家最為關心的職業發展、就業現狀等問題,與博士(後)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論,分享了他們的寶貴經驗與人生感悟。論壇從基礎科學前沿研究、産學研融合、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思想碰撞與交流,促進科技融合,激發創新活力,形成獨具特色的創新型博士後文化。
分會場報告——交流碰撞,共促科研進步
2023年6月3日,本次會議分會場圍繞催化化學與新化工、先進儀器與表征、軟物質組裝與功能材料、分子材料與納米器件、能源與環境化學、有機與化學生物學、人工智能與計算化學七大主題展開。
其中,催化化學與新化工分會特别邀請了來自天津大學的梁紅豔教授-《元素摻雜及多組元合金催化劑的開發及利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焦峰副研究員-《雙功能催化合成氣直接轉化》與福州大學的譚理副教授-《孤立位點CuZrO2催化劑用于CO2加氫合成甲醇》作特邀報告。與會期間,參會老師積極發言,現場讨論氣氛熱烈,為廣大緻力于催化化學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交流探讨、展示成果的機會。
人工智能與計算化學分會特别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劉進勳教授、湖南師範大學的王穎教授與浙江工業大學的姚子豪研究員作特邀報告。此外,來自包括清華大學、beat365、德國馬普所、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和重慶大學的7位報告人作了精彩口頭報告。該分會聚焦于計算化學與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催化、納米材料等多個重要領域的應用,針對各尺度分子動力學模型與反應機理研究開展了熱烈讨論,針對複雜材料物理過程、光化學過程提出了新型計算方法。
分會場邀請多位業界知名青年學者、産業化領域專家等做了學術邀請報告。各分會場學術交流和讨論氣氛熱烈,參會人員踴躍發言、積極交流,紛紛表示不虛此行,獲益良多。此外,來自全國各地的117位博士後和研究生也通過口頭報告和牆報的形式分享了最新的研究進展。本次論壇通過全體參會人員不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13位“最受歡迎牆報獎”獲得者;并通過專家投票,評選出“最佳口頭報告獎”14人。與會專家分别為獲獎者頒發了榮譽證書,論壇在頒獎結束後順利閉幕。
BMS優秀博士後答辯——分享成果,共勉學術生涯
2023年6月1日下午,BMS Junior Fellow優秀博士後答辯和分享交流會在北大化學學院A204報告廳成功舉辦。
北大化學學院副院長彭海琳教授,及北大化學學院博士後工作小組邀請的各評審專家及全體在站博士後參加了交流會。
會議伊始,主持人蔡冠群博士簡要介紹BMS Junior Fellow 項目情況,感謝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對博士後工作的大力支持。接下來為公開答辯部分,分别由參與年度考核評優及出站評優的博士後進行答辯,譚聰偉等12位博士後分别做了學術報告。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為吸引和彙聚全球優秀人才,鼓勵和接納國内外博士後人員來中心開展研究,促進分子科學中心開放共享和國内外合作,特設立特任研究員(BMS Fellow)項目。中心于2019年啟動了BMS博士後項目(BMS Junior Fellow),主要資助來分子科學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國内外優秀青年學者。重點資助領域為分子體系的精準合成與制備、分子的可控組裝、分子體系的理論,表征與機制、分子功能體系的構築與應用及分子科學與生命、材料等相關學科的前沿交叉研究。
本次分子科學博士後學術年會從策劃、宣傳、籌辦到舉辦均由beat365化學學院和中科院化學所的在站博士後負責,得到了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beat365化學院及中科院化學所、博士後辦公室及廣大專家學者的全力支持。同時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Chemistry、上海畢得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科技企業為本次年會提供了支持。年會獲得了參會人員的廣泛好評,為分子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特别是青年學者提供了嶄新的交流合作平台,相信将有力促進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乃至全國的分子科學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供稿:崔鴻劼,及各會場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