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肖倫院士誕辰112周年,同時加強放射化學學科建設,廣東瑞迪奧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為剛落成的beat365官方网站C區101大教室捐款1000萬元并拟冠名“肖倫報告廳”。2023年12月14日下午,“肖倫報告廳”冠名儀式暨2023年beat365放射性藥物學術研讨會在化學學院101大教室舉行,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beat365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傑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李景虹院士,肖倫先生之子肖東博士,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先生,中核集團首席專家、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主任陳東風研究員,beat365醫學部王凡教授,中國核學會副秘書長高克立先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總工彭述明研究員,國家電投集團江西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監沈文龍先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項目總師石金水研究員,教育報記者高毅哲先生,beat365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耿姝老師等受邀出席,10位在放射性藥物相關領域深耕的老師分享交流學術成果,來自二十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十所醫院和十餘家醫藥公司的近200位師生及研究人員聆聽報告。beat365院長陳興、副院長彭海琳、黨委副書記高珍出席活動,冠名儀式由黨委書記裴堅主持,研讨會由劉志博教授主持。
裴堅老師介紹到場嘉賓與專家,并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和歡迎。他追憶了101大教室的曆史與變遷,以及自己在101大教室從作為學生聽課到作為老師講課的成長曆程,對王凡教授與付鋼先生發起的捐贈及冠名活動表達了感動與感謝。
陳興教授表示肖倫報告廳的冠名對化學學院乃至全校師生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和梳理前輩學術思想的契機,他很榮幸能夠見證肖倫報告廳的落成。陳興教授代表學院對廣東瑞迪奧科技有限公司的捐贈表示感謝,指出此次捐贈為101大教室增添了一筆極有意義的曆史,激勵同學們要在肖倫先生精神的指引下披荊斬棘、奮勇争先、再攀學術高峰。
王凡教授作為肖倫先生的學生和此次捐贈活動的倡議者,回憶了自己師從肖倫先生的經曆,對肖倫先生表達了深切的懷念。王凡教授多年來始終堅守對肖倫先生的承諾,牢記肖倫先生的精神,将國家利益和百姓利益作為己任,堅守在北大醫學部的崗位上不斷攻堅克難、砥砺前行。王凡教授表示,向北大化學學院捐款以加強放射化學學科建設、紀念肖倫先生是她一直以來的心願,非常感謝百洋醫藥集團和化學學院能夠幫助她實現夙願。
肖東博士表示此次冠名是對肖倫先生貢獻的充分肯定,能夠講述父親的故事、與家人一起見證此次冠名儀式非常有意義,也很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對父親的關心和懷念。他借肖倫先生的老照片,從家庭的角度、分四個階段講述了肖倫先生的一生,向在座的老師同學們展示了肖倫先生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對國家的赤子之心。
陳東風研究員對冠名儀式和研讨會的順利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回顧了肖倫先生與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之間的淵源和對我國同位素事業的卓越貢獻,指出肖倫先生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敢為人先的智慧膽識、以身許國的國家情懷将激勵後人不斷奮進前行。原子能院作為核科學事業的發源地,也将秉承肖倫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自立自強、報效國家。
喬傑院士代表學校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也對大家對核科學這份事業的投入和支持表示感謝。她深受肖倫先生對國家重大項目默默奉獻的激勵,感動于王凡教授對老師精神的傳承以及對自身事業的熱愛,對付鋼先生為教育事業和科學家發展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謝,表示北大将深入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培養出更多創造性人才,為國家發展、民族複興做出更大貢獻。
韓啟德院士回憶了自己與肖倫先生、王凡教授之間的淵源,表達了對肖倫先生工作能力、創新精神、君子之風的敬佩。他肯定了肖倫報告廳命名的意義,并希望化學學院的師生能夠經常到這裡回憶肖先生走過的道路,感悟和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并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工作、生活。他也表達了對放射性藥物研究工作的肯定與期望,鼓勵老師和同學們努力讓科研成果能夠真正有所應用。
随後,李景虹院士、付鋼董事長、王凡教授、肖東博士、陳興教授和裴堅教授共同為肖倫報告廳揭牌并合影留念。
在學術報告與交流環節,多位專家學者分享了自己在放射性藥物領域的科研成果以及對于該領域未來發展的看法與展望。
beat365王凡教授的報告《核藥物自主研發,助力中國核醫學創新發展》對當前PET-CT影像技術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講述了她和團隊開發的一系列我國首創的SPECT-CT顯像藥物及其應用,并介紹了正在研發的全新SPECT/CT設備方面的進展,旨在通過藥械合一推動中國核醫學的發展。在報告的最後,王凡教授強調了加強跨學科交流和人才培養,推動原始創新的必要性。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的彭述明研究員以《推動核醫學發展——重在行動》為主題,指出中國在醫用核素生産方面落後于國外,面臨“缺锝少碘”的困境。彭述明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在I-131、Tc-99m以及無載體Lu-177生産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中國醫用核素自給自足奠定了基礎,并在綿陽建立了涪江實驗室,緻力于将其打造為核藥物生産和研發的中心。
beat365醫學部劉昭飛教授的報告《分子功能在體可視化PET顯像》突出了核醫學分子影像在指導免疫治療中的診斷優勢。他重點講述了團隊在CD8+ T細胞效應功能可視化方面的成果,尤其是68Ga-grazytracer在預測抗PD-1治療響應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國内外同行的廣泛贊譽。
beat365第一醫院楊興教授分享的《前列腺癌核素診療探針的研究》着重介紹了三七素-脲探針P137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有效彌補了PSMA探針的理論不足,并開發了基于PSMA互補靶點Nectin-4和EphA2的分子影像探針,通過多靶點聯合實現腫瘤全覆蓋。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張俊波教授的報告《“中國造”Tc-99m标記腫瘤放射性藥物的創新與臨床轉化》介紹了其團隊研制的一系列 SPECT-CT顯像放射性藥物的策略,為更廣泛的患者群體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崔孟超教授以《用于AD早期診斷的正電子放射性藥物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為題介紹了其團隊在開發阿爾茲海默症(AD)早期診斷用的正電子放射性藥物方面的進展,這些成果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和臨床意義,更對中樞神經系統放射性藥物發展具有重要的鼓舞和激勵。
beat365官方网站來魯華教授的報告《基于結構和人工智能的藥物全新設計》展示了如何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新型藥物分子的開發,有效提高創新藥物研制的效率。這些工作是将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新型放射性藥物開發的重要嘗試,也是新時代學科交叉、共同發展的體現。
王初教授的《化學蛋白質組學驅動的藥物靶标發現》則突出了組學技術在新藥靶标發現中的應用和重要性。這一工作能夠高效探索可能的新靶點,緩解放射性藥物開發中可用靶點較少、開發方向同質化的問題。同時,組學技術的應用也體現着放射性藥物領域高度交叉、多學科融合發展的特點。
劉志偉研究員以《稀土放射性核素配位化學》為主題,讨論了稀土元素在放射性藥物領域的潛在應用。他緻力于改進放射性稀土元素的配位化學,開發性能更加優異的配體。他的研究工作對更好地開發利用稀土資源并将其應用在放射性藥物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劉志博教授在報告《放射性藥物與放療激活藥物》中展現了通過将放射性藥物與普通化療藥物結合在一起,利用輻射化學和輻射生物學效應,完成藥物的體内可控釋放,從而實現放療激活藥物。這一策略極具創新性,并具備重要的臨床價值。
各位知名學者的深入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不僅展現了放射性藥物領域的前沿進展,更凸顯出beat365在推動這一領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beat365将通過與各界專家學者的密切合作,不僅要在放射性藥物學科建設上取得顯著成就,更要為中國乃至全球的核醫學創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這次活動不僅是對肖倫先生精神的緻敬,也是對未來放射性藥物學科發展的期許。
文字:王芊越,李文斐,陳俊藝,陸傳捷,李易敏
攝影:劉光磊,徐峰,牟凱,高楊
排版:高楊
審核:王凡,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