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本科教學研讨會暨beat365官方网站化學教育研究所揭牌儀式于6月29日上午在化學學院A204報告廳舉行。高等學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段連運、化學學院黨委書記馬玉國、院長陳興、副院長兼化學教育研究所所長王穎霞、副院長甘良兵、呂明泉、院工會主席杜福勝、化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閻雲出席會議。會議由黨委書記馬玉國主持。
陳興教授首先緻辭。陳老師對化學教育研究所的成立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學院化學教學與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并以生動的事例講述了教師對學生志趣和學業的引領作用。
段連運教授表示,教學研究也是科學研究,化學學院應以高水平的科研帶動教學,以高水平的教學促進科研,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要兩翼齊飛。
之後,在與會教師的見證下,段連運教授、馬玉國教授、陳興教授、王穎霞教授共同為“化學教育研究所”揭牌。
随後,王穎霞教授從化學學院本科教學情況、一流專業與雙萬計劃介紹、化學教育研究所的職責三個方面進行了報告,詳細介紹了2016版本科教學計劃的制訂理念、實施情況和後續調整情況,并表示後續會将教學研讨會辦成常态化。王老師同時表示,化學教育研究所将在化學學院建設國内引領、國際一流的化學教育與研究機構中發揮重要作用,歡迎更多的老師投入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并為研究所的發展建言獻策。
張奇涵副教授做了關于化學學院實驗教學情況的報告。張老師從實驗中心的人員情況、教學體系、教學目标、教學内容、本科生科研、實驗室建設等多個方面做了詳細介紹,并就推動合作學習、加強教學評估、增加興趣引導、推進項目建設提出了展望。
小班教學是近年來化學學院重點進行的教學改革嘗試。從2016年春季開始,陸續建設了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三門基礎課的小班課。在這次教學研讨會上,這三門課程的主講老師先後報告了課程的開設情況。
李娜教授的分析化學閱讀小班課迄今已開設四年,課程整合了原有的定量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化學和中級分析化學三門課程,定位在傳授分析化學之道。從李老師介紹的一篇篇優秀的讀書報告中,看到了學生通過文獻閱讀、自主學習和交流讨論獲得的成長與收獲。
羅佗平特聘研究員主講的有機化學小班課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有機結構、反應機理及理論依據。羅老師指出,化學學院錄取的本科生中競賽生占較大比例,良好的基礎加上同學們的興趣和天賦為課程的開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盡管每周會布置30-60頁的英文閱讀任務,學生們仍然迎接挑戰、樂在其中。
吳凱教授以“登堂之初晦澀艱難,進堂之中眼花缭亂,入室之後精彩紛呈”來形容物理化學的學習過程,指出唯有下苦功,方能得大成,鼓勵學生“從數據中來,到數據中去”,把公式和原理的來龍去脈吃透弄懂。
三位老師均提到,通過小班授課的形式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學生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參差不齊,數理基礎仍有待加強等。
閻雲副教授主持了最後的教學讨論環節。與會老師圍繞小班課的人才培養效果、翻轉課堂形式和課程時間安排進行了熱烈的讨論。
馬玉國書記做總結發言。馬老師為老師們兢兢業業投入教學甚感欣慰,期望老師們在教學中秉承立德樹人的原則,引領學生們更好的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