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beat365物理化學學術報告】貧富皆宜的超快非線性光譜學及表面界面和凝聚相研究的新發現和新機遇

  

  

  Abstract

  超快非線性光譜學在化學、材料、生命和環境等科學領域中有着廣泛應用。其中和頻振動光譜以獨特的界面選擇性和亞單分子層靈敏性已成為分子表面和界面的光譜測量、結構和相互作用動力學表征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的最有力工具。和頻振動光譜還是研究分子和材料微觀與宏觀手性結構的有力工具。但是,該領域的發展一直受到儀器昂貴、光譜分辨率和檢測靈敏度有限等因素的限制。本報告将讨論近年來本研究組在高分辨超快非線性光譜學實驗技術和儀器方面取得的一些關鍵進展及這些進展所帶來的新的研究發現和機遇。這些進展包括,基于飛秒皮秒激光同步的亞波數高分辨分辨寬帶和頻振動光譜和飛秒受激拉曼光譜,及基于大于100kHz重複頻率的固體和光纖激光器的亞波數高分辨分辨寬帶和頻振動光譜,等。這些發展不僅大大提高了光譜分辨率和檢測靈敏度,而且尤其是後者的發展大幅度降低了超快非線性光譜學技術的費用和門檻,使得相關超快非線性光譜的應用即将進入貧富皆宜的新階段。這些發展将推進這些非線性光譜方法在化學、材料、生命和環境等科學領域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Biography

  王鴻飛,1968年生于重慶永川,西湖大學理學院化學與物理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美國物理學會會士,國家海外特聘專家。198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199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96-199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及物質結構研究所和杜邦公司Marshall研究所博士後。1999-2009年間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期間曾任化學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主任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0-2004),并于200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支持(2005-2008);2009-2017年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環境分子科學研究所(EMSL)和物質與計算科學部(PCSD)主任級科學家(Chief Scientist);2017年入職複旦大學化學系,任複旦大學特聘教授; 2021年5月正式入職西湖大學任教授。王鴻飛教授課題組主要開展以表面、界面和凝聚相超快和非線性光譜與動力學相關的現代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方面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1)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化學;結構、相互作用與化學動力學;(2)光譜學與分子反應動力學:振動與電子光譜;(3)線性與非線性和光譜學與現代光譜分析方法:紅外、拉曼及和頻光譜;(4)表面與生物膜上的手性與立體化學等。已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

 

  

  

教師ftp
在線辦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