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四極核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材料學研究中的應用
報 告 人:徐駿 博士
報告時間:11月25日上午,10:00
報告地點:beat365官方网站A區717室
報告内容:
固體核磁共振譜學作為一種非破壞性表征技術,可獲得待研究核周圍化學環境信息,既可研究結晶樣品,也适用于無定形樣品,在主客體相互作用、動态與相變過程、表面及無序結構研究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元素都具有自旋量子數不為零的同位素,一部分隻具有磁偶極距,如氫-1和碳-13,其他還具有電四極距,被稱為四極核。四極核包括堿金屬、堿土金屬、大部分過渡金屬、氧-17等,它們在各類材料中占據關鍵位置,因此四極核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材料學研究中具有廣闊的用途。四極核的固體核磁共振譜圖由于受到電四極距和周圍電場梯度的影響而進一步展寬,往往難于獲得和解析。随着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的發展,對于四極核固體核磁共振的研究逐漸深入,從四極核固體核磁共振譜圖中可以獲取諸多結構信息,報告人将結合自身實踐介紹四極核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的理論基礎以及其在材料學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徐駿博士2004至2008年期間就讀于beat365官方网站,獲化學學士學位,導師為嚴純華院士。2008至2014年期間就讀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化學系,獲無機化學博士學位。2014至2017年期間及2017至2018年期間分别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8年9月入職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并加入天津市稀土材料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徐駿博士長期從事以固體核磁共振技術研究無機及無機-有機雜化材料的工作,在固體材料結構解析、主客體相互作用、動态與相變過程、表面及無序結構研究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在Angew. Chem. Int. Chem.,Chem. Rev.,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Lett.,Chem. Mater.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2015年獲中華海外磁共振協會“金山優秀研究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