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日期 | 期 | 報告人 | 題目 |
---|---|---|---|---|
2024 | 2024年4月17日 | 224 | 李江南 | MOF材料在污染物去除方向的研究 |
2024 | 2024年4月10日 | 223 | 黃聞亮 | 雙親f區金屬——芳烴相互作用 |
2024 | 2024年4月3日 | 222 | 趙昊 | 三星堆考古工作的新進展 |
2024 | 2024年3月25日 | 221 | 賈桂芳 | RNA化學修飾功能與應用研究 |
2024 | 2024年3月18日 | 220 | 王初 | 金屬結合蛋白的組學發現 |
2023 | 2023年12月20日 | 219 | 夏斌 | 細菌的外源基因沉默/去沉默機制 |
2023 | 2023年12月13日 | 218 | 羅佗平 | 複雜分子的有機合成化學:增添複雜度的探索 |
2023 | 2023年12月6日 | 217 | 鄒鵬 | 神經活動的化學探針 |
2023 | 2023年11月29日 | 216 | 趙美萍 | 分子識别:衆裡尋他千百度 |
2023 | 2023年11月22日 | 215 | 洪亮 | 從ChatGPT到蛋白質工程通用大模型 |
2023 | 2023年11月15日 | 214 | 呂華 | 聚氨基酸的皮實、高通量合成與生物醫學應用 |
2023 | 2023年11月8日 | 213 | 吳凱 | 模型催化的可視化研究 |
2023 | 2023年11月1日 | 212 | 劉志博 | 放射性藥物與放療激活藥物 |
2023 | 2023年10月18日 | 211 | 陳知行 | 溫和的熒光染料助力4D細胞成像時代 |
2023 | 2023年10月11日 | 210 | 朱戎 | 互相啟發的金屬催化和高分子合成 |
2023 | 2023年9月27日 | 209 | 季者 | 蛋白靜電場對化學鍵的活化 |
2023 | 2023年9月20日 | 208 | 楊四海 | 中子散射在材料及催化科學中的應用 |
2023 | 2023年9月13日 | 207 | 馬丁 | CeO2表面的催化振蕩 |
2023 | 2023年6月14日 | 206 | 餘志祥 | 成環反應的發展/應用/機理研究 |
2023 | 2023年6月7日 | 205 | 童素梅 劉春霞 |
心腎不甯 教您辨别輕重緩急 |
2023 | 2023年5月31日 | 204 | 喬紅梅 劉君 |
過敏季節裡,如何保護你我他? |
2023 | 2023年5月24日 | 203 | 張臨政 | 化學領域的專利審查要點及申請策略 |
2023 | 2023年5月17日 | 202 | 張俊龍 | 氧代謝的自旋調控 |
2023 | 2023年5月10日 | 201 | 王春偉 | 化學領域的專利布局策略及專利組合構建 |
2023 | 2023年4月26日 | 200 | 藍光旭 | 無機-生物雜化體系 |
2023 | 2023年4月19日 | 199 | 許言 | 協作催化:從惰性鍵轉化到官能團轉位 |
2023 | 2023年4月12日 | 198 | 裴堅 | 共轭聚合物溶液中聚集态的“可視化”研究 |
2023 | 2023年3月29日 | 197 | 彭海琳 | 高遷移率二維材料的制備與界面調控 |
2023 | 2023年3月22日 | 196 | 高毅勤 | 分子模拟遇見人工智能 |
2023 | 2023年3月15日 | 195 | 焦陽 | 超分子自由基的組裝、調控與功能 |
2023 | 2023年3月8日 | 194 | 張冰 | 運動、營養和生活方式 |
2023 | 2023年3月1日 | 193 | 範德尚 | 博士後項目推介會 |
2022 | 2022年11月9日 | 192 | 白玉 | 常壓離子化質譜:新方法和應用 |
2022 | 2022年11月2日 | 191 | 劉劍 | 後量子力學時代的理論化學動力學 |
2022 | 2022年10月26日 | 190 | 孫俊良 | 維電子衍射确定氫原子位置 |
2022 | 2022年10月12日 | 189 | 雷曉光 | 為合成科學插上化學與生物兩隻翅 |
2022 | 2022年10月5日 | 188 | 莫凡洋 | 色譜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探索 |
2022 | 2022年4月27日 | 187 | 徐東升 | 太陽能驅動的化學反應 |
2022 | 2022年4月20日 | 186 | 蔣鴻 | 針對構型無序材料的理論方法探索與應用研究 |
2022 | 2022年4月13日 | 185 | 池雅英 | The enzyme enhanced diffusion problem |
2022 | 2022年4月6日 | 184 | 王劍波 | 從卡賓偶聯到聚合反應 |
2022 | 2022年3月30日 | 183 | 趙達慧 | 多自旋稠環芳烴自由基分子的設計合成與研究 |
2021 | 2021年12月29日 | 182 | 葉曦翀 | 新型量身定制添加劑和高效結晶拆分新方法 |
2021 | 2021年12月22日 | 181 | 陳鵬 | 活細胞上的化學 |
2021 | 2021年12月15日 | 180 | 劉允 | 高分子力化學:化學反應的定向操控 |
2021 | 2021年12月8日 | 179 | 蓋鋒 | Site-Specific Interrogation of Protein Conformation Dynamics |
2021 | 2021年12月1日 | 178 | 李慕凡 | 不飽和配位催化位點的構築、結構與性能探索 |
2021 | 2021年11月24日 | 177 | 閻雲 | 丹心之唐有祺先生科學報國人生 |
2021 | 2021年10月20日 | 176 | 吳凱 | 先賢風範之《覺醒時代》觀後談 |
2021 | 2021年10月13日 | 175 | 傅永平 | Lasing & spin-orbit coupled polariton condensates in lead halide perovskite microcavities |
2021 | 2021年9月29日 | 174 | 莊明科 | 教研中的常見心理問題與幸福促進 |
2021 | 2021年9月22日 | 173 | 鄭捷 | 儲氫材料研究 |
2021 | 2021年9月15日 | 172 | 馬玉國 | 北大化學的育人初心 |
2021 | 2021年6月2日 | 171 | 劉忠範 | 石墨烯,我的中國夢——從實驗室樣品到規模化産品的探索之旅 |
2021 | 2021年5月26日 | 170 | 賈桂芳 | 植物核酸化學生物學 |
2021 | 2021年5月19日 | 169 | 劉志偉 | 稀土配合物電緻發光 |
2021 | 2021年5月12日 | 168 | 朱戎 | 分叉催化:從小分子到聚合 |
2021 | 2021年5月5日 | 167 | 李彥 | 碳納米管研究三十年 |
2021 | 2021年4月28日 | 166 | 陳興 | 腦中“糖密碼”的化學解析 |
2021 | 2021年4月14日 | 165 | 張文雄 | 稀土金屬有機化學之路 |
2021 | 2021年4月7日 | 164 | 王歡 | 換一個視角“看”非平衡化學體系 |
2021 | 2021年3月31日 | 163 | 劉志榮 | 機器學習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 |
2021 | 2021年3月24日 | 162 | 高毅勤 | 增強取樣和機器學習在分子模拟中的應用嘗試 |
2020 | 2020年12月7日 | 161 | 徐冰君 |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When Science Meets Engineering |
2020 | 2020年12月2日 | 160 | 鄒鵬 | 神經活動的化學探針 |
2020 | 2020年11月18日 | 159 | 周繼寒 | 單原子分辨率的電子多維重構成像 |
2020 | 2020年11月11日 | 158 | 吳凱 | 界面局域電荷轉移的測量 |
2020 | 2020年11月4日 | 157 | 黃岩誼 | 高度精确的核酸測定方法 |
2020 | 2020年10月21日 | 156 | 李晨 | 密度泛函理論的前世今生 |
2020 | 2020年9月30日 | 155 | 鄭俊榮 | 為什麼會聚集誘導熒光? |
2020 | 2020年9月23日 | 154 | 唐小燕 | A New Plastic Future: Sustainable Polymers Derived from Cyclic Esters |
2020 | 2020年9月16日 | 153 | 唐淳 | Characterizing protei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based on distance restraints: different lengths and complementary rulers |
2019 | 2019年12月25日 | 152 | 劉志博 | 放射化學生物學:基于放射化學的診斷、癌症治療及活體可控釋放 |
2019 | 2019年12月18日 | 151 | 席振峰 | 我的科研後半生——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 |
2019 | 2019年12月11日 | 150 | 蔣鴻 | 多相催化理論化學研究:甲烷千重整反應 |
2019 | 2019年12月4日 | 149 | 葉俊青 | Introduction on Boehringer Ingelheim and the Strategic Partneringship with PKU |
2019 | 2019年11月27日 | 148 | 蘇婕 | X射線衍射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 |
2019 | 2019年11月13日 | 147 | 王瑞琦 | 層狀铋基硫化物的拓撲轉化與環保應用 |
2019 | 2019年11月6日 | 146 | 王華 | 播種理念,收獲健康! |
2019 | 2019年10月30日 | 145 | 周江 | 質譜分析在化學研究中的應用 |
2019 | 2019年10月16日 | 144 | 閻雲 | 分子自組裝方法學 |
2019 | 2019年9月25日 | 143 | 呂華 | 氨基酸生态高分子的合成與應用 |
2019 | 2019年6月5日 | 142 | 來魯華 | 人工智能與化學分子設計 |
2019 | 2019年5月29日 | 141 | 吳金雄 | 高遷移率二維Bi2O2Se半導體 |
2019 | 2019年5月22日 | 140 | 馬丁 | Pt-MoC催化劑表面反應過程 |
2019 | 2019年5月16日 | 139 | 劉春立 | 關鍵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行為 |
2019 | 2019年5月8日 | 138 | 朱志偉 | 簡單實用的非傳統電化學傳感器 |
2019 | 2019年4月24日 | 137 | 謝景林 | 原位XPS分析在化學研究中的應用 |
2019 | 2019年4月17日 | 136 | 羅佗平 | 天然産物全合成及其化學生物學研究 |
2019 | 2019年4月10日 | 135 | 王初 | 化學和計算驅動的功能蛋白組學 |
2019 | 2019年4月3日 | 134 | 張文彬 | 精密結構大分子:從巨型分子到拓撲蛋白質 |
2019 | 2019年3月27日 | 133 | 楊烽 | 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 ——從催化劑設計到生長機制 |
2019 | 2019年3月20日 | 132 | 宛新華 | 分級結晶手性分離的新策略 |
2018 | 2018年1月16日 | 131 | 徐冰君 | Achieving Molecular Level Understanding of Thermo/Electro-Catalytic Processes |
2018 | 2018年12月19日 | 130 | 呂華 | protein PEPylation(蛋白質聚氨基酸偶聯物) |
2018 | 2018年12月12日 | 129 | 郭雪峰 | 單分子電子器件的機遇和挑戰 |
2018 | 2018年12月5日 | 128 | 蔣鴻 | 材料電子結構性質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發展 |
2018 | 2018年11月21日 | 127 | 張昕 | 接納自己理解學生 |
2018 | 2018年11月14日 | 126 | 孫俊良 | 三維電子衍射技術介紹 |
2018 | 2018年10月24日 | 125 | 唐淳 | 蛋白質結構動态變化的可視化研究 |
2018 | 2018年10月16日 | 124 | 申有青 | 藥物載體高分子的設計 |
2018 | 2018年5月23日 | 123 | 陳明星 關妍 |
熒光光譜儀情況介紹 |
2018 | 2018年5月9日 | 122 | 高毅勤 | 從一個到五十萬億個細胞 |
2018 | 2018年4月25日 | 121 | 扶晖 | 核磁共振波譜及應用 |
2018 | 2018年4月11日 | 120 | 鄭捷 | 金屬儲氫材料的新應用 |
2018 | 2018年3月28日 | 119 | 蔣尚達 | 分子自旋量子比特 |
2018 | 2018年3月21日 | 118 | 劉小雲 | 細菌感染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
2017 | 2017年12月20日 | 117 | 王初 | 化學蛋白質組學--活性分子靶點的定量分析和機理研究 |
2017 | 2017年12月6日 | 116 | 林崇熙 | 如何靈活應用NMR |
2017 | 2017年11月22日 | 115 | 鞠晶 | 淺談電鏡原位技術 |
2017 | 2017年11月8日 | 114 | 王炳武 | 分子磁性研究 |
2017 | 2017年10月25日 | 113 | 裴堅 | 化學學院本科教學的現狀和困境 |
2017 | 2017年10月11日 | 112 | 王穎霞 | 元素周期表淺談——填滿118個元素之後 |
2017 | 2017年9月20日 | 111 | 黃聞亮 | f族元素的配位化學 |
2017 | 2017年9月6日 | 110 | 陳興 | 化學院研究生培養和資助體系改革情況 |
2017 | 2017年5月24日 | 109 | 宛新華 | 螺旋鍊聚苯乙炔:構象轉變、可控手性放大及圓偏振發光性質 |
2017 | 2017年5月17日 | 108 | 鄒德春 | 新型光電與能源材料及器件研究 |
2017 | 2017年5月10日 | 107 | 楊娟 | 單根單壁碳納米管的拉曼光譜研究 |
2017 | 2017年4月26日 | 106 | 魏雄輝 | DDS煙道氣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及生物堿抗癌藥物的研究 |
2017 | 2017年4月12日 | 105 | 陳繼濤 | 搭建新型孵化平台 助力科研成果轉化 |
2017 | 2017年3月29日 | 104 | 周其鳳 劉忠範 |
與身邊的人大代表話“兩會” |
2017 | 2017年3月15日 | 103 | 馬丁 | 費托合成中的選擇性調控 |
2016 | 2016年12月28日 | 102 | 楊震 | 立足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複雜天然産物,探索高效、綠色合成新途徑 |
2016 | 2016年12月21日 | 101 | 王申林 | 膜蛋白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 |
2016 | 2016年12月14日 | 100 | 劉志博 | 硼氨酸:癌症診療的新平台 |
2016 | 2016年12月7日 | 99 | 李國寶 | 追夢超導 |
2016 | 2016年11月30日 | 98 | 王哲明 | 金屬甲酸铵結構相變、相變機制和相關性質 |
2016 | 2016年11月23日 | 97 | 褚泰偉 | 放射性乏氧顯像劑研究進展 |
2016 | 2016年11月16日 | 96 | 李星國 | 等離子體合成納米結構儲氫材料及其性質 |
2016 | 2016年11月2日 | 95 | 王遠 | 納米粒子功能體系研究進展—體内腫瘤靶向動力學成像分析探針 |
2016 | 2016年10月26日 | 94 | 蔣鴻 | 表面多相催化體系的理論研究 |
2016 | 2016年10月19日 | 93 | 劉春立 | 化學與高放廢物地質處置 |
2016 | 2016年10月12日 | 92 | 高毅勤 | 雜體系結構與動力學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complexity |
2016 | 2016年5月25日 | 91 | 劉海超 | 生物質高效催化轉化制備化學品 |
2016 | 2016年5月18日 | 90 | 齊利民 | 無機微納米結構的膠體化學法合成與可控組裝 |
2016 | 2016年5月11日 | 89 | 夏斌 | 3D Domain Swapping in SARS-CoV Main Protease |
2016 | 2016年5月4日 | 88 | 羅佗平 | 若幹重要生物活性天然産物的有機合成和化學生物學研究 |
2016 | 2016年4月27日 | 87 | 沈志豪 | 液晶高分子及其嵌段共聚物的結構控制和功能化 |
2016 | 2016年4月13日 | 86 | 鄭俊榮 | Toward The Three Dimensional Limits: Temporal, Spatial, And Energetic |
2016 | 2016年4月6日 | 85 | 高毅勤 | 化學學院綜合改革試點”讨論 |
2016 | 2016年3月30日 | 84 | 劉志偉 | 低成本、高效率電緻發光材料與器件 |
2016 | 2016年3月23日 | 83 | 張文雄 | 稀土金屬雜環試劑的研發及應用 |
2016 | 2016年3月16日 | 82 | 張莉 | 走近學生,做悅己納人的化院人 |
2015 | 2015年12月23日 | 81 | 黃富強 | 新型鐵電光伏材料與設計探索 |
2015 | 2015年12月9日 | 80 | 鐘近藝 | 2030年前的軍用洗消技術研究需求 |
2015 | 2015年12月2日 | 79 | 蔣輝 | 神經元戰争--未來的一種戰争形式 |
2015 | 2015年11月25日 | 78 | OA培訓 | 網上辦公系統培訓 |
2015 | 2015年11月18日 | 77 | 劉文劍 | The big picture of relativistic molecular quantum mechanics |
2015 | 2015年11月11日 | 76 | 吳凱 | 表面分子電子自旋研究初探 |
2015 | 2015年11月4日 | 75 | 蔣鴻 | 分子磁性材料理論研究:分子、晶體與表面 |
2015 | 2015年10月28日 | 74 | 鄒鵬 | 空間特異性蛋白質标記方法 |
2015 | 2015年10月21日 | 73 | 甘良兵 | 富勒烯的骨架修飾 |
2015 | 2015年5月27日 | 72 | 卞祖強 | 光電功能材料及器件 |
2015 | 2015年5月20日 | 71 | 趙美萍 | 核酸酶的分子識别性質-----探索、應用和調控 |
2015 | 2015年5月13日 | 70 | 施祖進 | 二價稀土富勒烯包合物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質 |
2015 | 2015年4月29日 | 69 | 金長文 | 生物核磁共振技術在蛋白質研究中的應用 |
2015 | 2015年4月22日 | 68 | 李彥 | 單壁碳納米管的結構可控合成策略與實踐 |
2015 | 2015年4月15日 | 67 | 張冬柏 | 傳承與創新中的北大明德 |
2015 | 2015年4月8日 | 66 | 童廉明 | 表面等離激元的近場增強效應 |
2015 | 2015年4月1日 | 65 | 杜福勝 | 刺激響應高分子及智能藥物傳遞體系 |
2015 | 2015年3月25日 | 64 | 劉志榮 | 分子與系綜 |
2014 | 2014年12月17日 | 63 | 徐怡莊 | 二維相關光譜研究進展 |
2014 | 2014年12月10日 | 62 | 席振峰 | 協同效應與深·新·信 |
2014 | 2014年12月3日 | 61 | 沈興海 | 離子液體及超分子體系在放射化學領域的應用 |
2014 | 2014年11月26日 | 60 | 徐東升 | 納米材料的結構-功能一體化設計、可控合成與應用研究 |
2014 | 2014年11月19日 | 59 | 陳興 | 活體中的化學糖生物學 |
2014 | 2014年11月5日 | 58 | 李笑宇 | 基于核酸控制的蛋白質标記、藥物篩選、和靶點識别 |
2014 | 2014年10月29日 | 57 | 白玉 | 生物分離與檢測 |
2014 | 2014年10月22日 | 56 | 呂華 | Unleashing T Cell Activity for Targeted Cancer Immunotherapy: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
2014 | 2014年10月15日 | 55 | 孫俊良 | 結合X射線和電子晶體學的結構确定 |
2014 | 2014年10月8日 | 54 | 閻雲 | 基于配位化學的分子工程、組裝與性能 |
2014 | 2014年5月21日 | 53 | 吳凱 | 優雅的分子自組裝 |
2014 | 2014年5月14日 | 52 | 梁德海 | DNA/RNA與聚陽離子的靜态和動态組裝研究 |
2014 | 2014年5月7日 | 51 | 張俊龍 | Old Cofactor in a New Light: Porpholactone Chemistry |
2014 | 2014年4月23日 | 50 | 劉春立 | 放射性、環境與健康—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遷移擴散規律研究 |
2014 | 2014年4月16日 | 49 | 張豔 | 基于活潑中間體的反應研究 |
2014 | 2014年4月9日 | 48 | 李美仙 | 基于納米材料的電催化和傳感研究 |
2014 | 2014年4月2日 | 47 | 王初 | 全細胞蛋白質組功能位點的定量分析和機理研究 |
2014 | 2014年3月26日 | 46 | 彭海琳 | 二維狄拉克材料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質 |
2014 | 2014年3月19日 | 45 | 張亞文 | 稀土-貴金屬納米結構的調控及其模型催化性質 |
2013 | 2013年12月18日 | 44 | 來魯華 | 生物分子設計 |
2013 | 2013年12月11日 | 43 | 黃富強 | 黑色二氧化钛的制備與太陽能的充分利用 |
2013 | 2013年12月4日 | 42 | 伊成器 | 核酸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生物學研究 |
2013 | 2013年11月27日 | 41 | 劉小雲 | 蛋白質組學與病原微生物 |
2013 | 2013年11月13日 | 40 | 羅佗平 | Modular Organic Synthesis Towards Bioactive Small Molecules - a focus on cancer |
2013 | 2013年11月6日 | 39 | 張文彬 | From Giant Molecules to Protein Biomaterials: My Journey in Macromolecular Science |
2013 | 2013年10月30日 | 38 | 雷曉光 | Dissecting Cell Death by Means of Chemical Genetics and Natural Product |
2013 | 2013年10月23日 | 37 | 黃岩誼 | 單細胞分析 |
2013 | 2013年10月16日 | 36 | 劉志榮 | 石墨烯:能隙,Dirac cones,及遷移率 |
2013 | 2013年5月29日 | 35 | 施章傑 | 新一代物質轉化途徑 |
2013 | 2013年5月22日 | 34 | 李彥 | 單壁碳納米管生長的催化劑設計&我的科研碎碎念 |
2013 | 2013年5月15日 | 33 | 賈桂芳 | Reversible RNA Methylation in Biological Regulation |
2013 | 2013年5月8日 | 32 | 翟茂林 | 輻射化學與功能材料 |
2013 | 2013年4月24日 | 31 | 張錦 | 單壁碳納米管的控制生長方法研究 |
2013 | 2013年4月17日 | 30 | 劉劍 | 複雜分子體系的量子動力學 |
2013 | 2013年4月10日 | 29 | 邵元華 | 玻璃微/納米管及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
2013 | 2013年4月3日 | 28 | 王劍波 | 基于金屬卡賓的交叉偶聯 |
2013 | 2013年3月27日 | 27 | 馬丁 | 合成氣轉化催化劑研究 |
2012 | 2012年12月13日 | 26 | 劉文劍 | The Big Picture of Relativistic Molecular Quantum Mechanics |
2012 | 2012年12月5日 | 25 | 趙新生 | 生物化學過程的單分子探測 |
2012 | 2012年11月29日 | 24 | 黃富強 | 新型光電化合物設計與太陽能利用 |
2012 | 2012年11月21日 | 23 | 陳家華 | Schindilactone A 的全合成 |
2012 | 2012年11月14日 | 22 | 陳繼濤 | 加強科技開發,推動成果轉化---關于我院科技開發思路的探讨 |
2012 | 2012年11月9日 | 21 | 裴堅 | 有機功能材料中柔性鍊的作用 |
2012 | 2012年10月31日 | 20 | 沈志豪 | |
2012 | 2012年10月24日 | 19 | 劉忠範 | |
2012 | 18 | 張文雄 | ||
2012 | 17 | 荊西平 | ||
2012 | 16 | 高毅勤 | ||
2012 | 15 | 李經建 | ||
2012 | 14 | 王穎霞 | ||
2012 | 13 | 李笑宇 | ||
2012 | 12 | 趙達慧 | ||
2012 | 11 | 吳凱 | ||
2011 | 10 | 陳鵬 | ||
2011 | 9 | 馬丁 | ||
2011 | 8 | 劉志榮 | ||
2011 | 7 | 梁德海 | ||
2011 | 6 | 黃富強 | ||
2011 | 5 | 蔣鴻 | ||
2011 | 4 | 劉瑩 | ||
2011 | 3 | 李娜 | ||
2011 | 2 | 周恒輝 | ||
2011 | 1 | 孫聆東 | ||
2011 | 1 | 馬玉國 | ||
2011 | 1 | 嚴純華 | ||
2011 | 1 | 高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