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赤子:歸去來兮

  如果一個人在平常年代常常被世人深深憶起,無關名利,非涉親情,那他一定在曆史的天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剪影。傅鷹先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題記

 

  

  

 

  (四)

  輾轉關山任教行

  布衣名動山城

  1929年秋,傅鷹如約來到東北大學,任教授。但那時,國内的局勢與列強入侵之時不相上下。軍閥紛争不休,中華大地硝煙四起。東北在曆經張作霖死于日本人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之後,其長子張學良于1928年4月宣布“東北易幟”,歸順蔣介石的南京中央政府。那時,以張學良為名譽校長的東北大學廣攬賢才,一時間,雲集了梁思成、陳植、徐宗涑、蔡方蔭、劉崇樂、陳雪屏等著名學者。但由于日本虎視眈眈,東北局勢越來越緊張,一些學者先後離開。1930年,傅鷹受聘于北京協和醫學院;1931年加入位于青島的山東大學。在那裡,傅鷹一人分别講授三個年級的無機、分析、和物理化學,并指導學生研究活性炭的制備和吸附性能。同仁任之恭、王淦昌教授回憶說,傅鷹與老舍、王恒守、江騰漢、王實秋、童第周等各學科專家齊名,已是那時的“學界之彥”和“已負盛名”的教授了。三年之後(1934年),重慶大學剛剛建立,亟需人才。傅鷹先生毫不猶豫地放棄在青島的一切,遠赴重慶。剛剛建立的重慶大學科研條件極為有限,傅鷹先生在授課的同時因地制宜地從物化和膠化的角度開展桐油變幹機制研究。1935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并完成一年博士後研究的張錦回到北京,與傅鷹完婚。傅鷹又說服新婚妻子放棄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職,來到更需要人才的重慶大學。1937年,傅鷹先生在重慶大學創立化工系,組建了強有力的化工系班子,任系主任兼教授物理化學。曾是清華和麻省理工學院高材生的孫增爵教授主講化工原理,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回國的彭蜀麟教授主講工業化學。這在那時的中國是難得的整齊班子。隻可惜由于非學術原因沒能繼續下去。孫增爵先生後來在抗戰時期主持重慶動力油料廠研究室,為我國石油和石化工業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

  在山城,夫婦二人悉心執教,過着儉樸的生活。那時,夫婦二人的工資為每月760大洋,屬于高薪階層。但張錦隻買一匹黑布,裁成長袖黑布長衫,冬天二人各一件;一匹藍布,裁成短袖藍布長衫給自己夏天穿用。他們如此儉樸的穿着,一次差一點被誤認為是學校的工友。因此,二人被譽為“一對布衣教授”。

  

  (五)

  育才廈大拒合污

  二度赴美徐圖

  在重慶,傅鷹與張錦這對兒布衣教授,也被稱為“怪癖的教授”。因為他們除了上課之外,終日閉戶不出,發奮攻讀,不參與當時社會名流的種種活動。傅鷹後來回憶說:“學校裡充滿了派系鬥争,幾年中我極力避免加入這種鬥争,隻盡我的力量将書教好。因為那時我還有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天真想法,而不曉得政治不上軌道的情況下,教育和科學的發展是不可能的!”

  1938年,廈門大學校長薩本棟訪問重慶大學。因為對傅鷹的學識和品格極為欣賞,薩本棟力邀傅鷹到廈門大學任教。對重慶大學當時的環境頗為失望的傅鷹接受了邀請,于1938年秋南下到閩西山區長汀的廈門大學執教,主講普通化學和物理化學。在廈門大學,由于薩本棟校長的支持,傅鷹如魚得水,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此期間,“他創新化學學科知識體系,培養青年教師,讓廈門大學化學學科走到全國前列。”他使用的《大學普通化學講義》後來被列入廈門大學百年學術論著選刊。當時,剛剛大學畢業一年的蔡啟瑞被指派給傅鷹先生當助教。當蔡啟瑞希望進一步自修物理化學時,傅鷹先生為他推薦了美國加州大學Lewis教授著的“Chemical Principles”。這是一本極有特色的書,每章隻是簡要地介紹本章内容,但核心知識全在精心設計的習題和思考題中。作者獨具匠心地希望學習者通過這些習題和思考題牢牢掌握課程的内容及其原理。從中受益匪淺的蔡啟瑞和同事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也非常重視習題和思考題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在抗戰時期的長汀,教學和科研設備條件都很差。傅鷹先生因地制宜地建議蔡啟瑞試用抽提法分析小分子脂肪酸混合物;利用水-油兩相中一些脂肪酸組分分配常數的不同來進行分析,基本上不需要什麼儀器。傅鷹先生當時即指出,氣相色譜分析方法剛剛在國際上萌芽,其原理是利用氣相中待分析的一些組分在氣-固兩相中分配系數的不同來實現分析。就這樣,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完成了一篇用抽提法分析脂肪酸混合物的論文,發表在Ind. Eng. Chem. Anal.上,其時早于馬丁(Martin)和辛吉(Synge)由于色譜工作獲得諾貝爾獎十幾年。傅先生是中國乃至國際色譜研究的先驅;多年以後,蔡啟瑞成為文革後第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并擔任廈門大學副校長;如今,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網站上依然講述着“一對兒布衣教授”的故事;自1990年起,“傅鷹獎學金”激勵着新時代的廈大學子不斷繼往開來……

  由于出色的學識和品格,1941年,傅鷹出任廈大教務長及理學院院長。當時福建省三青團要求傅鷹做廈大三青團的工作。傅先生見信後,怒不可遏,毫不顧忌丢掉飯碗甚至是生命的危險,寫信痛加駁斥頂了回去。1943年,薩本棟校長病重,希望傅鷹先生接任廈門大學校長一職。但國民黨要求繼任廈門大學校長必須加入國民黨。回國十幾年來,傅鷹輾轉跋涉萬餘裡,足迹遍及十幾個省市,目睹了國亡家破,民不聊生的慘狀,親身體驗了國民黨統治的無能與腐敗,對他們深惡痛絕。傅鷹與張錦結婚後,一直以父母之心養育張錦的侄兒張存浩。在教育侄兒張存浩時,傅鷹曾說:“不好好學習,将來就隻能當個黨棍。”因此,當國民黨多次派當時的教育部長陳立夫做他的工作時,他借口外出招生避而不見,堅決拒絕與國民黨同流合污,并公開聲明:“我甯可不當校長,也不加入國民黨!”

  與國民黨徹底決裂後,傅鷹于1944年初從廈門大學揚長而去,再度回到山城重慶。為報效祖國,工作動蕩生活艱難,傅鷹、張錦夫婦從無怨言,但政治的黑暗卻使他們無比心寒。1944年底,夫婦二人變賣了所有家産和藏書,湊足路費;将9歲的兒子安頓在天津親戚家中,将已經上大學的16歲的侄兒張存浩托付給重慶動力油脂廠的朋友,毅然再度經印度乘船赴美。此舉一方面是為了逃離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桎梏,二是希望在學術上進一步深造,期待将來再為國家出力。此時,國民黨湘桂潰退,侄兒張存浩對局勢有些迷茫。傅鷹對他說:“這個政府亡了不等于中國亡了。我們真正的希望在延安!”

  

  (六)

  巨龍騰淵真氣象

  科苑錦繡鷹揚

  二度赴美的傅鷹繼續與導師合作,從事表面化學研究,并共同培養博士研究生。這一時期,傅鷹先生憑借紮實的數理基礎和娴熟精巧的實驗技能,以所擅長的化學熱力學為手段,指導研究生系統研究固液界面和氣液界面的吸附層性質,分析表面張力、表面壓、表面過剩和表面活度系數等概念,并導出了基本熱力學量及其與潤濕和吸附的關系。實驗中發現,溶液中的吸附層和氣相中的吸附層一樣,也可以是多分子層;液相吸附具有獨特的溫度效應;提出了一種不用吸附質分子面積,隻需要吸附數據就能和低溫氮氣法符合很好的測定多孔固體比表面的新方法。這一方法比BET理論早了8年。一篇篇署名“Ying Fu”的論文成了引領當時國際表面化學發展的旗幟。

  這些新的理論貢獻和實驗方法進一步發展了化學熱力學的一個新分支——表面熱力學。這一發現很快就被作為經典文獻寫入相關教科書和專著,被後繼者頻繁引用。傅鷹在美國以及國際化學界的聲望越來越高。看到他學術造詣如此之高,導師巴特爾教授希望傅鷹接任他的職務。

  張錦在美國的聲望與傅鷹相當。當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從密歇根大學取得化學學士學位後,又到伊利諾伊大學師從久負盛名的有機化學家羅傑∙亞當斯(Roger Adams)教授,攻讀博士學位。那時,在亞當斯教授指導下攻讀博士的中國學生強手如雲,有袁翰青、錢思亮、邢其毅、蔣明謙、李景晟、陳光旭等,這些人日後都成了著名的有機化學家。1933年,年僅23歲的張錦取得伊利諾伊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成為亞當斯指導的第一位中國女性博士學位獲得者。博士學習期間,張錦成績全優,學位論文也極其優秀,因其富有創見,連續發表于頂尖的國際化學期刊J. Am. Chem. Soc.。美國同行們早就非常注意這位中國女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正因如此,張錦第二次赴美時,受到了後來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博士時與自己同一師門的杜文紐(du Vigneaud)教授的邀請,到康奈爾大學生化系任教。張錦在康奈爾大學既是工作,又是“充電”。同時,她也有機會重新會晤了舊友侯德榜、徐宗涑、葉渚沛、孫增爵等,進一步認清了中國必将走向光明的大趨勢。1946年末,張錦回到安雅堡密歇根大學,與傅鷹團聚。在這裡,她和有機化學家W. E. Bachmann教授合作,從事當時相當前沿的雌激素estrogen的全合成研究,直到1950年她返回祖國。她傾注了大量心血,廣泛實驗了多種途經,得到了近百個中間體。限于多種因素,她這一時期的工作多數沒有機會整理發表,後來也沒有機會繼續完成,這是張錦一生中很大的遺憾。

  

  (七)

  炮擊英艦壯國威

  赤子再度東歸

  二度赴美後傅鷹在科研上春風得意,在短短5年内取得了蜚聲國際的成就,但貌似“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他,心中卻有一份難以觸及的傷痛,那就是對祖國命運的牽挂和無可奈何。他曾經夢想過科學救國,可是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讓他的心涼透了。萬般無奈之際,他把全部的熱情傾注到科學研究中;心底的傷痛暫時被研究工作帶來的一次次喜悅所沖淡。

  然而,1949年4月的一個爆炸性新聞徹底驚醒了沉浸在科學王國中的傅鷹。美國的報刊在頭版頭條赫然刊登:1949年4月20–21日,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渡江作戰時,停泊在鎮江附近江面的4艘英國軍艦公然炮擊長江北岸的人民解放軍渡江部隊。人民解放軍當即以炮火猛烈還擊,擊傷其旗艦“紫石英”号,此後4艘英國軍艦相繼逃往上海。英國首相丘吉爾大為震怒,聲稱要“實行武力報複”。毛澤東主席随後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嚴詞“斥責戰争販子丘吉爾的狂妄聲明”,并指出:“英國人跑進中國境内做出這樣大的犯罪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理由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并執行道歉和賠償。”周恩來也發表聲明,向英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

  一口氣讀完聲明,傅鷹不禁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近百年來,中國人何曾這樣揚眉吐氣!父親在外交部時,每每哀歎帝國主義欺負中國,滿清政府卻無可奈何,以一次次喪權辱國的條約任人宰割;自己第一次懷着滿腔熱忱回國意圖科技強國時,眼睜睜看着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掃過東北、掃過華北、掃過千千萬萬同胞的軀體,國民黨軍隊屢戰屢敗,山河同悲……什麼時候、誰人才能痛擊來犯之敵,護我山河無恙,護我百姓無傷?他在心底呐喊了無數次,也失望了無數次。失望至極,他隻好遠渡重洋,在世外聊以科學撫慰心頭滴血的傷痛。可這一次,他看到了不一樣,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共産黨領導的新政權,是一個為中國人争氣的政權,是一個挺起中國脊梁的政權!

  回國的念頭再度在傅鷹心中湧起。颠沛半生,自己一直盼望着祖國強大起來啊!離開是不得已,暫時忘卻也是不得已。如今,有這樣一個有志氣、有魄力的政府撐起了中國的天空,不正是自己能夠科學報國的時候嗎!可是,一想到回國意味着要放棄接任巴特爾教授之職,放棄世界一流的科研條件,傅鷹的心中不禁有些糾結。。

  那個在傅鷹第一次回國時給了他堅定支持的妻子,這一次又讀懂了丈夫心底最深的眷戀。

  于是,夫婦二人毅然決定回國。

  美國朋友、在美的中國朋友都驚呆了。他們不解,傅鷹夫婦為什麼甘願放棄如此優越的科研條件,回到明擺着什麼也沒有的中國。傅鷹平靜地回答說:“中國的科研條件确實不如美國。我回國後,主要從事教學。我要用我學到的東西,培養更多的新人,讓他們為祖國的科學事業作出比我更大的貢獻!”

  聽說傅鷹夫婦要回國,美國當局惱羞成怒,馬上解聘了傅鷹夫婦,并阻止他們買船票。可這樣愚蠢的阻撓怎麼會改變赤子回家的堅定意志!在美多年,祖國一直令夫婦二人魂牽夢萦。盡管他們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内心無時無刻不記着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由于美國的法律規定,凡是在美國出生的嬰兒,都是美國公民,可以獲得美國國籍,但傅鷹夫婦多年來從沒考慮過讓自己的孩子出生在美國,盡管時人為了獲得美國國籍,都千方百計來到美國分娩。

  但此時不一樣了!他們即将揮别美國的一切,回到夢魂萦繞的祖國。除了貢獻自己的學識,他們更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出生在新中國的搖籃裡,沐浴着新中國的陽光,成為國家的建設者。懷着這樣的憧憬,四十八歲的傅鷹和四十歲的張錦決定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面對如此“反常理”的決定,有人說他們“傻”,有人說他們“中了共産黨欺騙宣傳的毒”,有人笃定地說他們還會“第三次回到美國”……

  盡管外界的聲音紛紛擾擾,可痛擊紫石英号的炮聲讓傅鷹夫婦無比堅定地相信:共産黨政權是中國的希望!

  1950年8月31日,曆經磨難的傅鷹夫婦終于和126位同樣心系祖國的學者一起,在舊金山登上了“威爾遜總統号”客輪。這艘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客輪,滿載了128位奔向新中國的優秀中華兒女和他們的家眷,沖破浩瀚太平洋的重重霧霭,義無反顧地向着東方的紅日駛來……他們中的11位,包括傅鷹先生,後來成了新中國的首批學部委員;另有2位,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閻雲 2022年6月15日

 

  參考文獻

  (1)《中國知識分子的光輝典範》.beat365出版社, 2002

  (2)二十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成就概覽,化學卷,2013

  (3)龔育之. 毛澤東與傅鷹,化學通報, 2002, (9), 642

  (4)傅鷹:中國膠體科學的主要奠基人光明日報,2005-12-5

  (5)顧惕人,周乃扶,膠體化學和表面化學家傅鷹教授,化學通報1980,(7), 443

  (6) 何亮亮,中國膠體科學奠基人傅鷹,鳳凰衛視2013年9月3日《騰飛中國》

  (7)練德良. 我一生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中國翻身——記我國膠體科學開山鼻祖傅鷹, 福建黨史

  (8)陳思羽, 張明坤. 傅鷹:化學教育的一代宗師,《中國石油大學報》 2013 年 11 月 2日

  (9)阮慎康. 傅鷹先生教我們“着迷”,大學化學, 1989, 4 (4), 47

  (10)張存浩. 姑父傅鷹教授百年祭. 化學通報,2002,(9),638

  (11)威爾遜總統号上的愛國科學家,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3A0DFLN00

  (12)劉積舜, 代海燕. 《遇見大師——中國石油大學名師大家集》.

  (13)一對布衣教授-張錦與傅鷹,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網站:https://chem.xmu.edu.cn/info/1140/2568.htm

  (14)徐百柯. 傅鷹: 被毛澤東“欽點”的教授. 中國青年報,2004-7-28.

  (15)肖勇. 傅鷹傳略.《中國科技史料》,1980年第2期

  (16)何瑫. 傅鷹: 奮翅歸來終不悔. 《今日中國(中文版)》2011年05期

  (17)葉永烈,《中國著名科學家的故事》2011年1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

  

教師ftp
在線辦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