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在平常年代常常被世人深深憶起,無關名利,非涉親情,那他一定在曆史的天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剪影。傅鷹先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題記
(十五)
三部曲終回音鳴
昭昭家國深情
傅鷹回國後,一心想為國家培養科學人才。可是,現實中的一些問題卻讓他深有無力之感。如高校領導對教育和研究規律認識有限,官僚思想濃重;高校教師的科研選題脫離現實、科研目的個人成就至上、科研方式理論與實驗失衡、欠缺團結協作;青年學生對研究的畏難、對研究課題好高骛遠、過于強調興趣、不求甚解等。作為一名對教育和科研有着深刻思考和遠見卓識的學者,傅鷹先生認為如果上述問題不解決,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科技不可能健康高速發展,中國追趕世界的步伐不可能跟上國家的實際需要。在這一背景下,在他再次回到beat365化學系的第二年,即1955年,他就在《化學通報》第9期上發表了中國教育史上振聾發聩的關于創辦高水平大學的真知灼見——《高等學校的化學研究——一個三部曲》。更确切地說,這是三封情真意切的信,分别寫給高校管理者、大學教師、和青年學生。
在給高校管理者的“第一部曲”中,他開篇就真誠而坦率地說:“我們國家正在過渡時期,高等教育之發展,至少在廣的方面一日千裡。因此學校領導人中做過科學研究的并不多,做過化學研究的就更少了……因此,我想對(一)什麼是研究,(二)對待研究的态度,(三)如何提倡研究三個問題表示一些意見,以供參考……我誠懇地請求你們本着言者無罪的精神,以容忍的态度來對待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意見,千萬不要認為作者有意挑剔,因為那根本不是作者的用意。”他深切呼籲高校領導倡導真正的科學研究,堅持科學标準,改善研究條件,以切實提高高校的研究水平。為此,需要尊重研究人員的時間,把他們從不必要的會議、雜務、應付外行人指摘中解脫出來,而讓他們将時間全部“用在實驗室中來培養我們的下一代。”
在給指導研究的導師的“第二部曲”中,他批評了在當時國家需要面前,一些人不敢面對現實“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走進象牙之塔”的脫離國家實際的做法,批評了在國家諸多領域緊缺人才的情況下,“企圖将自己造成一個大師的傾向”。他以自己為例,動情地說:“例如,我對于吸附作過些研究。若是我使我的十來個研究生全體研究吸附,十幾二十年之後可能有幾百篇論文發表,在這個小小範圍之中我就像個大師了……這種思想對于我國化學發展是不利的。我絕不反對任何人對于他所專攻的那一門有登峰造極的企圖,因為如果能夠做到,那是我們科學界的榮譽,是全國人民所歡迎的,但是現在,我們需要的是統籌全局的思想。我們的科學是非常落後的,落後到和我們國家的地位絲毫不相稱的地步,處處是白點。我們每一個人全有盡我們的力量來幫助消滅這些白點的責任。”基于這樣的認識,他鼓勵科研人員“在給研究生題目時我們首先考慮國家建設中的需要”。“有些題目在理論上已經完全解決了,而仍然大有研究的價值,甚至于有時候這些題目的經濟價值比理論上大可發展的還大得多。我們不應該忽略了這類題目。”他還大力倡導科研上的合作,主張通過各自發揮專長,同心合力解決國家需要攻關的問題……
最後,在“貢獻給我們的下一代”的“第三部曲”中,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祖國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現代化的國家和我們的科學水平有極重要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化學水平,而提高化學水平的責任主要是在你們的肩上……我們一生的最寶貴的光陰是在反動政府下混過去的,而你們正趕上光明的開始。時間和機會全是站在你們的方面。我們年輕時也全有一番抱負和理想,現在我們将這些抱負和理想寄托在你們的身上。我們不能允許你們使我們失望,因為這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因此,他反對在選題時片面強調個人興趣,倡導“将我們的興趣與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在國家急需解決的無數問題之中選擇一個最合乎我們的訓練和興趣的研究題目,絲毫不妨礙我們的興趣,除非你隻喜歡鑽牛角尖。”他以原油脫鹽的實際問題為例,告誡年輕人一定要戒掉不求甚解的毛病,在解決實際問題之後“應當進一步研究一下為什麼”。因為“這個問題若能得到答案,不但有很大的科學價值,而且在生産中也有極大意義”,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全國其他油田、其他工業中的困難。作為一名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他完全以主人翁責任感扛起祖國科技發展的重任,并發自肺腑地認為,這是前仆後繼的每一代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三部曲一經發表,宛如空谷回音,激蕩在中國教育界每一個人的心田。以後,傅鷹兩度參加全國科學規劃會議,他的意見和建議都得到了重視和采納,寫入中央制定的科學和高等教育兩個條例中。
世人都道傅鷹先生一生剛直,可剛直的背後是什麼?那是一個赤子對于祖國高于天、深于海的大愛!世人都道傅鷹先生耿介,可讀罷這些不乏同理、鼓舞人心的話語,誰會不被深深地打動?他的批評襟懷坦蕩,他的思想細緻周詳;他其實是那麼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是那樣一位卓越的心理大師啊!
(十六)
萬衆曲意我直言
聲聲赤子心弦
傅鷹先生第二次回國之後,迎接他的不僅僅是科學拓荒的現實,更有新中國在摸索前行中所經曆的種種傷痛,而後者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科研活動。對國家科學發展心急如焚的傅鷹先生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如果說《三部曲》是傅鷹先生向科教界公開發出的對高校建設的真知灼見,他對政治運動的意見更是直抒胸臆,隻為希望自己能把真實的聲音傳遞給中央,希望大道得以清明。在那個動辄得咎,人人恐懼被扣上“帽子”的年代,更多人選擇沉默或說些專門應付的話,隻有傅鷹,堅持反映事實。1957年4月27、29日,傅鷹在beat365化學系的兩次教師座談會上,即席做了如下發言:
“黨和黨外人士的關系不好,首先是由于三反時的偏差。三反後,教授們談話時,隻要來了個黨員,便都相視而笑,說些專門給黨員聽的話。”
“黨和知識分子關系緊張,是黨員瞎彙報造成的。”
“我相信黨,但不相信個别黨員不會作難。不怕官,隻怕管。好漢不吃眼前虧。你可以批評人家沒骨氣,為什麼不扛起來?這種批評不對。求生是動物的本性,吊打是‘不可逆’反應。”
“我最讨厭思想改造。有了錯才要改,我自信一生無大錯,愛國不下于任何黨員,有什麼要改?”
“黨對知識分子的脾氣還沒有摸對。知識分子的要求就是把我們當成自己人,如此而已,并不需要優待。”
“知識分子是愛國的。我父親從前在外交部做事,從小我就聽他說,從康熙尼布楚條約到辛醜條約,每條都是中國人吃虧。”
“我一生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中國翻身,現在這個希望實現了,所以我擁護這個政府。”
“但是我心裡還是有不快,黨還是把我當外人。我十分力氣隻使出六分,并不是不願意使出全力,是沒有機會,還沒有和黨做到知己。”
“學校裡的衙門習氣比解放前還重。”
“真進步是把意見貢獻出來。”
傅鷹以上的話,被刊登在中宣部向中央領導人反映情況的内部刊物《宣教動态》上,标題為“傅鷹對黨和知識分子的關系提出尖銳的批評”。
當初,《三部曲》這樣的一篇文章,在政治評價上都曾引起分歧和争論;在北大的這些談話,對黨的批評比起《三部曲》來尖銳多了。中央會做何論斷?
所幸的是,毛主席看了傅鷹這篇發言的記錄,表現出了恢弘的政治氣度和對知識分子的理解。他兩次做出親筆評價:這樣的批評是“善意的”,“基本上是誠懇的,正确的”,批評的目的是“希望改善關系”,“對于我黨整風,改正缺點錯誤,大有利益。”相關評價被毛主席正式寫入5月16日正式印發的《事情正在起變化》一文!
而此時,傅鷹夫婦已經不可避免地陷于反右鬥争的漩渦。
先是有人把傅鷹的《三部曲》作為“大毒草”進行批判,甚至有人要把傅鷹劃為右派;緊接着,張錦也受到了“批判”,有的批判完全是無中生有。例如,張錦在做實驗時把試管編成号碼,記錄本上按号碼記錄。這是做化學實驗的基本常識,竟被說成是“技術壟斷”!甚至還有人說他們夫婦反黨“無獨有偶”、“夫唱婦随”!
正當傅鷹夫婦苦悶、彷徨的時候,1957年5月的一天,北京市市委第一書記彭真同志受毛主席委托,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并設宴款待,并親口轉達毛主席的意見!
傅鷹那顆被冰透了的心瞬間溫熱起來。
由于有了毛主席的這番話,傅鷹幸免于1957年6月8日以後猛烈掀起的反右派鬥争的群衆運動。在那場運動中,許多知識分子被錯誤地劃為“右派分子”,受到嚴重的長久的傷害。而由于傅鷹如此尖銳的言論都得到了毛主席的正面評價,beat365的其他教授也因此得以幸免于這次群衆鬥争。
但這份幸運沒能護佑傅鷹躲過後來的重重浩劫,直至災難深重的“文化大革命革”。
(十七)
赤膽衷心可問天
不期大任在肩
毛主席對傅鷹的肯定在中央領導層産生了不小的震動。1957年5月16日,毛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關于對待當前黨外人士的批評的指示,其中寫道:“自從展開人民内部矛盾的黨内外公開讨論以來,異常迅速地揭露了各方面的矛盾。這些矛盾的詳細情況,我們過去幾乎完全不知道。現在如實地揭露出來,很好。”毛主席的這番話,為後來黨和黨外知識分子改善關系埋下了伏筆。1962年在廣州召開的科學規劃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宣布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脫“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資産階級”之帽,給知識分子加上“勞動人民知識分子”之冕)。随後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經中央批準正式宣布了這個決策。這是在反右和“大躍進”、“拔白旗”以後,黨調整同知識分子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糾正對待知識分子的“左”傾錯誤的一個重大決策和行動。在這一背景下,黨中央醞釀傅鷹出任beat365副校長一事。
1963年初春,傅鷹接到通知,國務院副總理陸定一找他談話。
傅鷹心下明白,陸定一副總理一定是找他談擔任beat365副校長的事,因為前幾天校黨委已經征求過他的意見。他當時回答得十分幹脆:“我不當!”
在接他去國務院的車裡,傅鷹平靜地打着腹稿,準備在見到陸定一副總理時講出自己不當beat365副校長的理由。
果然不出所料,當陸定一副總理講完了組織上準備請他擔任beat365副校長的職務之後,開門見山地問道:“聽說,你不願意當副校長?”傅鷹把自己準備好的想法誠懇地一一道出:“黨和人民要我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我很感謝。但是,我覺得我不夠格。理由有兩條——第一,北大人才濟濟,工作能力比我強、學術貢獻比我大、資曆比我深的人比比皆是,請擇賢而任;第二,我這個人愛說話,常常得罪人,當領導不合适。”
陸定一副總理聽了,哈哈大笑:“傅教授,你的第一條理由姑且不論。我們請你當副校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你的第二條理由!傅教授,你一向直言不諱,敢說真話,這是難能可貴的。要辦好beat365,一定要依靠你這樣的科學家。”
副總理的一席話讓傅鷹無言以對。此時,他真切地感受到,黨和知識分子的心終于相通了!不久,傅鷹就被正式任命為beat365副校長。全校師生都為有這樣剛正不阿的領導而高興!
閻雲 2022年6月15日
參考文獻
(1)《中國知識分子的光輝典範》.beat365出版社, 2002
(2)二十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成就概覽,化學卷,2013
(3)龔育之. 毛澤東與傅鷹,化學通報, 2002, (9), 642
(4)傅鷹:中國膠體科學的主要奠基人光明日報,2005-12-5
(5)顧惕人,周乃扶,膠體化學和表面化學家傅鷹教授,化學通報1980,(7), 443
(6) 何亮亮,中國膠體科學奠基人傅鷹,鳳凰衛視2013年9月3日《騰飛中國》
(7)練德良. 我一生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中國翻身——記我國膠體科學開山鼻祖傅鷹, 福建黨史
(8)陳思羽, 張明坤. 傅鷹:化學教育的一代宗師,《中國石油大學報》 2013 年 11 月 2日
(9)阮慎康. 傅鷹先生教我們“着迷”,大學化學, 1989, 4 (4), 47
(10)張存浩. 姑父傅鷹教授百年祭. 化學通報,2002,(9),638
(11)威爾遜總統号上的愛國科學家,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3A0DFLN00
(12)劉積舜, 代海燕. 《遇見大師——中國石油大學名師大家集》.
(13)一對布衣教授-張錦與傅鷹,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網站:https://chem.xmu.edu.cn/info/1140/2568.htm
(14)徐百柯. 傅鷹: 被毛澤東“欽點”的教授. 中國青年報,2004-7-28.
(15)肖勇. 傅鷹傳略.《中國科技史料》,1980年第2期
(16)何瑫. 傅鷹: 奮翅歸來終不悔. 《今日中國(中文版)》2011年05期
(17)葉永烈,《中國著名科學家的故事》2011年1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